本文以山东某染织厂技改项目工程为例,对该染织厂技术改造中工厂废水技改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得出了技改完成后厂区达标情况。
1、污水處理技改工程方案
对染整车间车间地面,设备车间地面,库房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在现有防渗基础上铺2cm金钢砂与环氧胶泥构成防渗防腐地面,原污水处理设施重新启用。
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pH、COD、BOD5、SS、氨氮。
1.1 污染源分析
该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印染废水、生活污水,印染工序中碱减量、原料染色及水洗过程中产生废水排放量大且污染重,染色后加软、水洗废水污染相对较轻。
1.2 废水水质
项目技改后,由原来漂染棉织物为超细纤维织物,根据织物的变化,染料、助剂由活性染料改为分散染料,浴比由原1:10降为1:7。染色过程中由于温度提高,纤维分子的链段剧烈运动,产生的瞬时孔隙也越多和越大,此时染料分子的扩散也增快,增加了染料向纤维内部的扩散速率,使染色速率加快,直至染料被吸尽而完成染色,有利于染料的充分吸收,减少废水污染物浓度。
本项目混合废水水质为pH7-11、COD733 mg/L、BOD5 218 mg/L、SS297 mg/L、色度319倍、氨氮29mg/L、硫化物5 mg/L,属于类比调查同类企业废水水质可信范围内。
1.3 废水治理措施
本技改项目废水治理依托原工程污水治理措施,废水治理工艺将技改前原废水处理工艺中停用的二级接触氧化、混凝沉淀重新启用。生产、生活废水进厂内现有废水处理站处理。废水首先进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经均质的废水进入酸化水解池,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酸化水解池出水再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在此被生化降解而去除,再经混凝沉淀后,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1.4 事故废水及处理措施
若污水处理站运行发生事故,出水水质超标,将会对污水处理厂产生冲击,本项目污水处理调节池的设计容积为1200m3,正常运转时水量约为571.5m3,事故出现时约有630m3的蓄水能力,当事故发生后,立即停止生产,生产线中的污水继续排到污水处理站的调节池(兼事故池),调节池富余容积完全能够接纳生产线中的污水,待污水处理站运行正常后,必须将调节池内的废水送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防止污水处理站的不达标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因此,调节池兼作事故池合理可行。
1.5 防渗措施
原有工程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站等已采取了相应防渗措施,经过近十年的运行,原厂区生产车间地面不同程度地出现破损、龟裂,已不能满足防渗要求,通过本次技改对原厂区车间防渗一并进行整改。
(1)租用厂区生产车间、库房在现有采用三合土铺底,上层铺15~20cm厚抗渗水泥硬的基础上再铺设2cm金钢砂地面+涂环氧胶泥防腐,保证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
(2)危废暂存间要做到防风防雨,地面铺PE膜做防渗处理,再用20cm抗渗水泥硬化处理,保证渗透系数小于1.0×10-10cm/s。
(3)新增消防废水池采用三合土铺底,再用15~20cm厚抗渗水泥浇底、池底和池壁涂环氧树脂漆防渗,保证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
(4)原厂区车间、库房在现有基础上铺设2cm金钢砂地面+涂环氧胶泥防腐。
2、废水防治措施可行性验证
技改项目生产废水主要包括碱减量废水、染色废水和水洗废水。水质特点为色度高、碱性强、可生化性较差,本项目所用染料为分散染料,染料中不含有苯胺类和重金属,不含水溶性基团,具有疏水性。
本项目废水产生量为571.5 m3/d,废水水质为pH7-11、BOD5 218 mg/L、COD733 mg/L、SS297 mg/L、色度350倍、氨氮29mg/L、硫化物5 mg/L。
技改项目废水采用现有工程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外排废水水质为pH 6-9、COD 200mg/L、BOD5 40mg/L、SS 80mg/L、氨氮20mg/L、硫化物0.3mg/L、色度70倍,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
技改后COD排放量为34.3t/a,较技改前减少82.96t/a,技改后氨氮排放量为3.43t/a,较技改前减少3.9t/a。
3、结论
企业污水处理技改项目中,生产工艺变为碱减量-三次水洗-染色-加软-水洗-烘干定型。依托原工程污水治理措施,废水治理工艺重新启用原废水处理工艺中停用的二级接触氧化、混凝沉淀,使废水在厂区内经过调节池,酸化水解池,再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降解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进水COD由733mg/L变为200mg/L,BOD5由217mg/L变为40mg/L,SS由297mg/L变为80mg/L,色度319倍变为70倍,氨氮由29mg/L变为20mg/L,硫化物由5mg/L变为0.3mg/L,年排放量中COD较技改前减少82.96t/a,氨氮较技改前减少3.9t/a,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参照《清洁生产标准纺织业(棉印染)》(HJ/T185-2006)各主要相关指标,技改工程清洁生产水平属于国内先进水平。